剧情片
在被炸弹轰炸后的喀布尔,一位年迈的马车夫正在给他的一家人寻找一处避难所,这个家庭不断地搬家。他等待着失散的儿子从巴基斯坦归来,而他的女儿则梦想成为阿富汗已来的总统。由于无钱买药,他们的婴孩已处于病危之中。 从巴基斯坦传来了可怕的消息。在绝望中,马车夫离开喀布尔,带着这家人所剩无几的财物近离这座乡村去寻求所谓神圣的庇护……[关于导演]虽然年仅24岁,但这已经是伊朗的小才女导演莎米拉·马克马巴夫二度角逐金棕榈了。来自伊朗著名的电影之家,莎米拉作为莫森·马克马巴夫的女儿,8岁就在父亲的影片中扮演角色,这是她的银幕初体验。15岁时她觉得学校的先生简直能力有限,就离开学校开始自学拍摄电影。她主要通过给父亲的影片担任助手并参与父亲为家人开办的电影课程进行学习。她拍了两部记录片后,以一部惊艳戛纳,一举夺走金摄影机奖,18岁的她成为这一奖项迄今最年轻的获得者。两年后,又拿下戛纳评委会希奇奖,令人更感这位小小年纪的伊朗女孩不可小觑。从风格上,莎米拉的作品和不少伊朗电影没有太大区别,简单质朴,虚实混合、仿记录片风格都强调了与记录片亲缘性。但从主题观念上,她却离那种清新的儿童片相去甚远,往往负载沉重命题,政治主张光鲜,丝毫不掩饰其反思批判现实的锋芒,尤其是她对女性在伊朗社会中的地位和生存境遇的意见颇为尖锐。[关于影片]这是塔利班政权倒台后,在喀布尔拍摄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影片精巧敏锐,通过流离失所生活中的人们那些漂亮而悲惨的故事,对阿富汗人苦难的流亡以及在流亡中内心所保持的渴望进行了有力的描述。他们在毁灭中挣扎的生存欲望是如此强烈,更凸现出现实的残酷。[新闻]戛纳电影节向来以尊重知识分子口味,注重艺术并广纳各国艺术片而著称,近些年来为了增加电影节的号召力,不得不使用策略,通过吸引大批好莱坞明星和电影的加盟来造大声势。在基努·里维斯、莫尼卡·贝鲁偶等明星在本届电影节上大出风头之后,戛纳终于在第三天收起“浮华”,恢复其本来“面貌”,开始了对艺术电影的关注。从周末开始,许多有才华的电影人开始展示,来自意大利、土耳其、伊朗等地的影片给电影节带来了惊喜。土耳其的参赛影片(Uzak)颇受评委好评,他们认为该影片充满了力量。故事发生在伊斯坦布尔,主人公是一个摄影师,他的侄子在失业后前来投奔他,却使他的生活陷入低潮,隐私也遭到了破坏。意大利的参赛片(Heart Is Everywhere)也被认为是一部充满苦涩与甜蜜的感人影片。电影讲述了在上世纪30年代,一个不谙世事的拉丁文教授与一个热情如火的女子之间的爱情。另外,已经是第三次进军戛纳的23岁的伊朗著名女导演莎米拉·马克马巴夫执导的电影(At Five in the Afternoon)广受赞誉,堪称电影节上的一个亮点。自从塔利班政府禁止阿富汗有音乐、电视、电影、戏剧等以来,许多导演冒险到阿富汗拍摄电影,本届戛纳电影节上有两部电影是在阿富汗拍摄,是其中之一。“在阿富汗,如果一个年轻的妇女出门没戴面纱,一个老人从她身边走过,他会立刻扭过头去,面冲墙开始祈祷,请求真主原谅他,对他来说,看到一个年轻女人的脸就是犯罪。”这是的一幕,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阿富汗妇女的故事,她有个远大的梦想——想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女总统。电影的一些情节起原于导演莎米拉的亲身经历上,在喀布尔一家酒店,当她只戴着一块头巾,而不是使用长到遮住整张脸的面纱时,一个老人在瞥见她时赶紧把脸转向了墙。的电影结局是令人伤感的,对此,莎米拉说“阿富汗的历史本身就是让人伤心的,这不是美国人到了那里,一切问题就可以处理了的。我想通过影片展示出阿富汗人真正的生活状态。”是莎米拉第三次亮相戛纳,她18岁时拍摄的处女作受到关注,21岁时拍摄的在2000年戛纳电影节上赢得评委会奖。